我国农业在2018年遭遇到多种异常天气的干扰,多地出现春季低温、夏季持续高温等气候事件,已给农作物带来了经济损失,据统计,冬小麦的损失占三分之一,果树的损失占四分之一,这个比例从全…....
食农教育分论坛一共八位发言嘉宾,有的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有的是来自学校的老师,还有的是公益组织领袖。自上而下的政策给我们指出了很多以后的发展方向;学校如何贯彻实施食物教育,给我们…....
由农民种子网络主办、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协办的第六届农民种子网络年会在丽江召开,全国各地的农民、CSA新农人、研究者、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丽江,系统展示金沙江流域纳西农人在保护和创新利用山地生态文化系统所做的尝试,期待汇集多方参与,开启更为深入的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之旅。
在石头城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赤脚工作坊,参观了石头城村的村社种子库、种子田和明沟暗渠灌溉系统,了解了传承千年的东巴文化,感受了石头城的雄伟壮观。2019年1月3日我们回到了丽江的酒店,开启了一场关于“乡土文化保护与农业绿色转型”的专题研讨会。
研讨会主要分两个阶段,上午的分享主题为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庆忠教授做《乡村自救与我们的作为》的主旨发言,吾木村“东巴”和继先、内蒙古敖汉旗代表徐峰、贵州龙额公益团队张传辉和云南红河州瓦那村李高福做案例分享。
孙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乡村自救与我们的作为》,在短短的时间内向与会人分享了为什么需要乡村自救、如何自救、救赎者的特质和乡村自救的意义和价值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我们现在的乡村处于集体失忆的边缘;用自己在泥河沟的工作经验讲述乡村该如何自救;以与会的几位分享代表为案例,阐述了救赎者作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一级,要始终保持初心、拓展眼界,与时俱进、打开人生格局,生命的延展和绽放等特质;最后又以自己为泥河沟夯实地基,为其未来发展做铺前阐述了乡村自救的意义和价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整场演讲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引起大家共鸣。
和继先是吾木村的东巴,东巴是纳西族对传统宗教神职人员的称呼,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继先在发言中简单介绍了纳西文化的起源和纳西文化对于自然的敬畏,用人与自然的交流经验积累,强调了对自然的保护的重要性,用很多人与自然冲突的故事教育民族对自然的敬畏,把文化的生态理念带入了生产生活的活动中。让敬畏的心时刻提醒自己对自然的感恩。
徐峰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农业局主任,从金色敖汉、绿色敖汉和人文敖汉三个层面介绍了敖汉的地理人文,介绍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来自曾荣获全球环境500佳奖的内蒙古敖汉旗敖汉小米。也从情怀、平台和培训三个角度给新农人提出建议。
张传辉是贵州龙额公益团队的代表,2018年第九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在贵州铜仁召开,张传辉团队参会后得到启发,大会结束后十几天,就在家乡成立黔桂乡村文化深度体验游村寨联盟!此次分享,他从为什么要做乡村旅游、开展深度游的建议和黔桂乡村文化深度体验游村寨联盟的愿景三方面介绍了一年来的发展,与会者受益匪浅。
李高福是一位哈尼族有志青年,2013年李高福因对家乡哈尼梯田以及哈尼乡亲的热爱,从事经营哈尼梯田红米种植、红米线加工生产批发零售以及哈尼梯田农特产品。做这件事的初衷就是继承保护哈尼梯田稻耕文化、弘扬哈尼族民族文化,此次分享向大家介绍了红河哈尼族的一些文化以及种植红米的历史,但是近年来,因为经济等原因,种植红米的人家越来少,这引起了这位哈尼族有志青年的担忧,幸好遇见宋一青老师和孙庆忠教授,一步步开启老种子的保护之旅,并有了一碗红米线,一条产业链的创业梦想,并为之努力。
下午的分享主题为“‘有种有种,有种有养’—循环农业与城乡互助”,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宋一青老师对此次会议做简单介绍,国际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联合主席、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总干事石嫣以“有种有种”和“分享收获”为主题发言,农民种子网络李管奇、农民育种家张秀云、王金庄太行梯田守护者王虎林和云南CSA网络联合发起人王建钧做案例分析。
在国际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联合主席、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总干事石嫣发言之前,先播放了《有种有种》和《中国正年轻》的两个视频。
与会者之中大部分有参加2018年12月14—1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十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或者听说过CSA,所以石嫣掌柜简单介绍了一下CSA概念后,就开始讲述国内以及国际所面对的食物形式。“全球范围内来看,30%的食物还未到达餐桌前就被浪费”、“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率超过一半”等问题触动人心;接下来讲述了世界范围内为了缓解进而解决以上问题所作的努力,农夫市集、农业组织、社区菜园、体验农业等形式为与会者开拓思路;最后以分享收获农场为例,向与会者介绍如何从自身出发,确实为社会做贡献。
陆荣艳在宋一青老师最开始去广西调研的时候还是一个害羞的小媳妇,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已经成长为村支书,带动村民致富,因为时间冲突,无法到场参会,农民种子网络李管奇老师代替她发言。讲述了陆荣艳一路成长的不容易,介绍了她如何以合作社为载体的循环农业与市场进行连接。
张秀云本是一位勤劳朴实的纳西族妇女,和农民种子网络结缘后,通过一点点学习,一点点实践,成为农民育种家,她曾四次走出国门,先后考察了秘鲁(两次)、墨西哥、意大利,以她名字命名的玉米种子“秀云1号、2号、3号”,交流到美国、秘鲁、印度、墨西哥、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可以说走出亚洲,冲向世界。秀云向我们介绍了她的蜕变之路,也讲述了这些年工作的困难,介绍了地方老品种保护和改良的困难与机会。
云南永续农业协作中心成立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在生态圈影响极大,大王王叟民,小王梓盟王建钧,黑桃二昆明小农,红桃二臻和张雄等等打出了一副生态牌。此次分享会,梓盟西红柿柿长王建钧代表永续中心发言,分享了云南CSA网络助力生态农友共闯市场的经验,也分享了永续中心在一年的成长中踩过的“坑”,引起与会者共鸣,也为大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最后分享了永续年会的情况,成立一年的组织,年会规模这么大,分享经验这么多,着实让人钦佩。
2019年1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AS-CCAP)、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三机构联合举办“滇西北传统生态文化研究交流研讨会暨«丝路环境»专项可持续生计示范点启动仪式”在丽江召开,丽江市副市长金振辉;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项目官员王国勤和她的团队;玉龙县副县长和洪珍;宁蒗县副县长杨金才;国际CSA联盟联合主席、分享收获农场主石嫣;联合国开发署项目官员。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丽江市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项目所在地玉龙县、宁蒗县乡级负责人出席此次启动仪式。
为期五天的交流与研讨在石嫣掌柜的点评中结束,与会者收获满满,领略了精彩的纳西文化,感受了云南农友的热情好客,学习了农民育种家的实践经验,体验了云南天气得天高云淡。期待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与农民种子网络在新的一年有更紧密的合作。